一线观察|浪漫七夕下的“白发焦虑”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一线观察|浪漫七夕下的“白发焦虑”

来源:央广网 2023-08-22 15:07:01

央广网宁波8月22日消息(记者 刘欣莹 实习生 金奕卉)“七夕”临近之际,甬城的一边——商场霓虹灯下浪漫氛围早已氤氲弥漫,而在另一边——城市的公园相亲角里,焦虑情绪则暗流涌动。近日,记者走进宁波市海曙区江厦公园的相亲角实地探访。

上午9时,一阵雨歇,烈日再次露脸,公园里已然聚集了不少中老年人,喧闹的攀谈声此起彼伏。走近一看,大家三五成群,围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单互相交流:年龄、身高、学历、收入、家境……这些信息单被相夹子夹在树与树之间的绳子上,一眼望去,就像鹊桥在等待有缘人的相聚。


(资料图)

一圈走下来,记者发现,江厦公园的相亲角除了中老年人,现场剩下的大多是媒人、各大婚介所和相亲机构,他们来此驻守,一是给自己招揽生意,二是给那些为子女的婚姻奔波的父母提供一个相亲平台,而真正的“男女主角”几乎从不到场。“现在都是父母来到这里,小孩本人不会来。”相亲角某婚介所负责人告诉记者。

江厦公园相亲角(央广网发 金奕卉 摄)

年轻人意愿不高 婚姻重担交由父母

“婚姻是束缚。”“不愿意相亲,可以自由恋爱。”“养老金都买好了,一个人生活太香了。”……尤其是在沿海江浙沪城市,诸如此类的新潮观念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里扎根,他们认为结婚与否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题,因此对于“结婚”和“相亲”则显得尤为抵触。

“与其结婚后再离婚,还不如一开始就坚定地不婚。”来自宁波的冯女士是个不婚主义者,目前在一家托管所工作,主要辅导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天面对着一群吵吵闹闹的不听从管教的孩子,冯女士表示:“辅导小孩子做作业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我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决心。”

与冯女士的不婚主义不同,刚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赵女士,来宁波三年,精通三国语言,自身条件优秀。“我也算是一个新宁波人,希望未来能够在宁波遇到合适的人结婚安家。”她向记者透露心声,“但现在找到一个上进又有责任心,孝顺又稳定的对象太难了,即使是把各种条件放在明面上的相亲,也很难找到心仪的对象。”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显示,近年来,国内年轻人的婚恋观逐渐变得消极,在2013年达到2385.96万人的峰值后,我国初婚人数持续下降。据宁波民政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宁波市内共办理结婚登记57597对,但2021年仅有29997对,近十年来,宁波市结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宁波市结婚登记对数信息(来源:宁波市人民政府官网)

不愿结婚的年轻人不愿意相亲,愿意结婚的年轻人难相到亲,相亲的担子就落到了迫切希望子女成家的父母身上。据了解,目前,上海、北京、沈阳、宁波等地都有不少自发形成的相亲角存在,前来“相亲”的也大多数是为了子女终身大事担忧的中老年人,也就是大众熟知的”白发相亲“现象。

观念传统效率低 “白发相亲”难上加难

在相亲角现场,有位五十岁出头的中年阿姨举着写有孩子个人信息的白纸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她站在烈日下,焦急等待他人前去与她搭话,也期待能通过这种方式为孩子找到相亲对象。

“儿子的婚事是我的心头大事,我想给他找一位三十余岁的高校老师。”从宁波余姚市的李阿姨口中得知,她儿子是一名机关职员,双一流高校毕业,硕士学历,长相斯文,今年38岁。李阿姨补充说:“我儿子不知道我来这里的,他不希望我来帮他相亲也不愿意相亲,但是我现在很着急,做父母的肯定希望儿子能赶紧组建一个家庭,顺利结婚生子。”

据了解,像李阿姨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他们已经成为了相亲角的“常客”,孩子不结婚,他们“寝食难安”。同时,他们常常对自己孩子的未来伴侣以及婚姻生活有一个清晰的标准与想象,其中也不乏一部分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的父母。

“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要男主外,女主内。”“一般来说,十个家庭九个都是男方说了算,如果女方强势了,这个家庭肯定要毁了,这是一种社会规律。”这些言论与观念在现场时常听到,正如家长改变不了孩子的观念,孩子也改变不了家长的观念。

雨后“白发相亲”现场(央广网发 金奕卉 摄)

“父母过来肯定不如孩子自己过来效率高。”宁波市鄞州区某婚介所负责人朱女士表示。今年74岁的她作为资深红娘,在相亲行业工作超20年,为百余对年轻人成功牵线搭桥。不论刮风下雨,她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出现在相亲角,手里两本厚厚的黑色笔记本记满了单身人士的登记信息。

记者在现场,正巧遇到一位老父亲前来向“红娘”朱女士咨询。“我儿子是博士学历,身高一米七八,条件还蛮好的。”他说道。深入交流后得知,这般条件的男生相亲之路也很“坎坷”。

在未婚人士信息单上,有不少三四十岁的单身男士,他们的个人信息挂在相亲角迟迟没有被人揭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过于忽略自己的实力又过分挑剔伴侣的条件。“男孩子要求一定要女方长得好看,其他条件不作要求。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却觉得女方必须要有好的工作,长相不是重点。”朱女士只能无奈表示再留意看看。

“现在相亲很难,成功率也很低。父母代替孩子相亲也不一定好,即使父母对对方的孩子满意,但是孩子互相不满意,最后还是没有用。”朱女士补充道。

焦虑放大“错位”爱 相亲角或成精神寄托

据了解,白发相亲角就像是一个由多家机构主办的大型联谊现场,限定时间,限定地点。不同的是,在相亲角,男女主角通常是不会到现场的,这种经由他人层层审核通过再让主角见面的机制,历时长,沟通不便,自然而然效率不够高。

此外,该相亲角虽然是自发形成,但是来此的相亲机构却不是义务牵线,“这里相亲很多都是要收费的。”对于相亲角高收费、高人气、低效率这“两高一低”,来自宁波海曙区的王阿姨面露难色,她表示花费金钱后,也很难得到期待的回报。

被贴在树上的相亲群二维码(央广网发 金奕卉 摄)

“是需求就会有市场,用劳动成果交换有效服务本身是正常的。”宁波财经学院阳明文化研究所所长陈利权进一步表示,相亲角其实只是一个社会缩影。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白发”群体与计划生育下的独生子女“90后”群体都具有一定特殊性,两代人的“鸿沟”是源头,跨越这一步仍需社会各界加倍努力。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白发”群体的焦虑情绪逐步放大其实是出于对子女的“错位”的爱。因此,相亲角逐渐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成为他们每逢周末必须要去的地方,也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他们也知道那里真正的作用微乎其微。

“如何拓宽渠道给适龄青年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社交平台,这个课题也许更值得大家去探索。”陈利权补充道。

关键词:

热图推荐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xinxuanz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选择网 版权所有

联系QQ: 39 60 29 14 2@qq.com

版权所有:新选择网 皖ICP备2022009963号-51